若诗 发表于 2016-8-9 16:42

《大别山诗刊》第416期||诗歌前沿||石棉的作品

2016-08-09 作者:石棉 大别山诗刊
诗歌前沿

石棉
      作者简介:石棉,真实姓名孙佳泉,山东莒县人,75年出生。1998年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现就职青岛远洋公司。1995年开始诗歌创作,中间搁笔多年,2015年重拾诗笔,2016年开始有诗歌作品发表于《诗潮》、《中国诗歌》、《诗歌地理》、《北京诗人》、《诗歌周刊》等刊物。

过去的时光
陈羿淳 - 陈羿淳精选钢琴曲


作品欣赏


在故乡看到的云彩

在故乡的山坡地,抬头
就能看到云彩
那些天空的光源,密集或者稀疏
都是明亮的,都是乡下才有的
格局。风势强劲的时候
它们扭打在一起,冲撞然后分开
天空高远。有些云彩飘向远方
有些跟着我
在早晨和黄昏间走动
我赶着羊,赶着细小的斑点
上坡、下坡,每次抬头
都能看见
云端中可有可无的我

隐身

天空中飘着细小的雨滴
在北方,杏树叶子
摘下来又长回去,其间
穿插虫子钻进钻出以及父亲
收拾窗台旧物的情节
这种时候我是隐身的
隐身于爷爷和杏树之间,更多时间
我隐身于父亲身侧,替代他的位置

慢吞吞的火焰

从又黑又厚的牛皮上
摘下一把剃刀
三十年前,这个动作适合文火炖煮
一个老头、两个老头、三个老头
对他们,我即无敬意,也不厌烦
他们在墙角组成的三角形
跟蜂窝煤有着怎样的联系;他们眼中暗红的
光线跟煤眼儿的慢火焰
有着怎样的联系?剃刀掠过脑袋的时候
我唯有冰凉的触感
哦,感谢这
慢吞吞的火焰,让我面对刀子
从未有过被宰杀的恐慌

仄仄而行

有时我对着自己呼喊,假装体内
住着一座高山;假装这声闷吼
可以吓跑卡在咽喉的猛兽
今年春天,坐车过黄岛隧道,我和几个人
头顶大海,那更像是一次
奔逃,我惊呼:“我们穿行于
陡峭的直肠
车里有刺骨的凉意”
出了隧道口,天空湛蓝,鱼群放归大海
我重回人间,带着来历不明的欣喜

植物喻体

寂静的青色
是无花果的另一面姿态
是坚硬城堡的最后壁垒
夺取了足够多的
人间水分。无花或者无以为花
这个障眼法式的
亮相,令我心头一震

它伸出歧义的
婉转的果实,果肉内必然
暗含着一段海水,也涌动着一段澎湃
但终不为我所知

不宜怀念

草叶的呼吸带着轻微的鼻音
这表示刺猬、蜜獾、鼬,在人间
曾有过片刻的欢愉,它们生儿育女,从果实中
摘走自己的一份

歪脖子树下
至今还保留一座村庄,井水甘冽、灶膛温煦
角落里,依稀可见蓬松的影像
和蒙尘的爪痕

当初,它们定是了无牵挂地离开
落日西沉时,披上暗红色外衣
匆匆而去。一条路
在山顶拐弯,终不知所往

暗夜

对面,那是一堵漏光的墙
这个夜晚,不适合抒情
空洞的词语,抵不过穿窗而过的蛙鸣
夜又深了一层,灯光又密集了
几分。横射的车灯
表示有人,正从一个场地
赶往另一个场地,我恍惚置身于
露天小舞台腥膻的歌词之外
伏案却未置一词
我猜不出,此刻
有多少虫子跟我一样
栖身于无序的阳间。我忽然想起爷爷
他多么明智
坚持留在乡下,他喂饱了
院子里的黄狗
然后了无牵挂地睡过去
至今都没有醒来

兄弟颂

来来往往的影子
带着风的影子
有些还默默羞怯,需要我
及时地扶一把,找块干净石头
坐下来互相端详,我迷恋
你们手上的温度
这多么像
多年未见的虫子
忽略各自的颜色,被对方的触须
吸引
这多么像,树叶
在飘落途中再次相遇
我们都足够成熟,拥有了
金色的光芒

噢,放开那些
虚度的光阴吧!欢迎你们
再次穿过我羸弱的身躯


稿件来源:约稿
本期责编:江苏叶开,若诗

公众号ID:dbssk2007
总    编:碧宇
微刊主编:小芹
博刊主编:清凌竹叶
微刊副主编:汤圆
博刊副主编:江苏叶开、若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别山诗刊》第416期||诗歌前沿||石棉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