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走 向右走
向左走向右走似乎挥手之间,六月就过去了。时间总是很快,抓拿不住,在感叹“逝者如斯夫”的同时,总是被光阴戳出一个又一个印记,很多时候清楚异常,一时半会不可能磨平。
六月,高考、中考,轮番进行,好比古时的县试、省试,一干孩子,簇拥在这条道上,心惊胆颤,亦步亦趋,起五更睡半夜,就为了奔个好前程。无数家长也变得身不由己,眼巴巴干望着,心里碎碎念,吃不好,睡不香,一有风吹草动,整日里都是神经兮兮,考生难,家长好像更难,内心不足够强大,很多情形就无法接受。
六月,又是放榜的日子。高考也好,中考也罢,鏖战三年,就为了这个结果。时人总是总是关注结果,喜欢以结果论英雄,其实过程更为重要,没有过程,哪来的结果。无论结果好坏,都与整个过程息息相关。饭要一口一口吃,功夫要一招一式勤练不辍,不懂的、不会的知识,需要一点一点去积累,道理都是一样。
放榜,难免几家欢乐几家愁。喜怒哀乐,人之常态,难以掩饰,好像也没有这必要。所谓率真本性,就是如此。只不过,没有无缘无故的欢欣快乐,也没有无来无由的忧愁失落,一切皆有因果。因果为何?一千种状况就有一千种答案。面对现实,如果是差强人意,再纠结、再后悔、再心不平气不顺,都没有用,就算呼天抢地、咒天怨地也改变不了既成事实,与其这样,还不如洒脱一些,坦然面对结果,并不见得就是跌面子的事,能够直面现实,也是一种勇敢。
小女儿今年高考,我也就不能免俗,这个六月,也没有撇开这些纠纠缠缠,某些时候好像也挺纠结,茫然无措。高考前的种种就不说,单单陪考那几天,就够熬人。家长陪考,利弊莫衷一是,当然也有些具体原因,主要还是综合条件好了许多。我们这一代人,从初中到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父母几乎是不闻不问,他们想问,也没有时间,更没有这个能力。只能说这是一种风气,究竟是社会发展中的进步还是家长的某些心理在主导,好像一时半刻说不清楚。
如我跟小女儿所言,考完最后一场,定局已成,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有希望是好事,理智对待更为重要。尽管那时候不知道结果,好歹都在答完的考卷里,有多少本事才会拿多少分,很少有例外,如同常说的那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劳而获的好事,没有。
等放榜的日子最是难熬,考生有考生的纠结,家长有家长的担忧。凡事都会有意外,考场也不例外,做家长的就怕小孩子考场上发挥失常,犯下不该发生的低级错误。这样的事情,年年有,只是对象不同而已。
分数揭晓那天,不用想,欢天喜地的,愁眉苦脸的,甚至泪水长滮的,都有。女儿考的不够好,单单语文这一科,与平时成绩差距较大,要知道,高考成绩每一分都是一道杠,要拦住多少人。这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女儿成绩一直不够稳定,波动较大,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会有这样的结果。
这就是等待已久的结果,怎么办?不想面对、不愿面对都得接受,买不到后悔药。三年一考,希望满满,不光是小孩子,还有家长,包括亲戚朋友,都希望有好的结果,但是,希望就是希望,回得到现实中来才有用。
高考结束,我就跟女儿说,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考得好一些,就上好一点的学校,反之,就上差一点的学校,总之,有学上,有书念。不是说学校不重要,再重要,要凭本事,不是嘴巴上说一说心里边想一想就能够达成,更何况十个手指头有长短,每个人的能力有差异。
这些天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怎样引导孩子走好之后的人生路。是不是一张文凭就把一个人的后半生作了结论,我看未必,身边许许多多的人和事也证明了这一点。微信圈里有一篇文章,“告诉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要上大学”,有很多精辟之处,某些观点也不敢完全赞同。大学固然重要,好大学更有优势,但是,一个人不仅仅是成才,更要成人,进入社会的平台很重要,后天的努力更重要。当然,笨鸟先飞,要经历的磨炼,要经受的风雨,肯定多得多。每一个机会,都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每一次成功,更青睐勤奋努力的人,勤能补拙,厚积薄发,老祖宗的教诲,一点不错。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没有不付出汗水和辛劳的收获,起点不一样,未必不会后来居上,关键在于,始终有股子拼劲,始终能保持学习的能力,做得到这样,高考之后读一本二本、三本甚至本科,也不是最要命的事。对于高考的孩子而言,人生的长路,才刚刚开始。
毋庸置疑,高考就是一种筛选。不是所有人都出类拔萃,注定会有很多的孩子与心仪的高校失之交臂,或者说望校兴叹。放下内心的执念,勇敢面对现实,就变得尤为重要。能低下头颅,踏踏实实做事,也是一直姿态,真正彻悟的人一样会受益终身。高考就是一个十字路口,通过的人一部分会继续向前,也会有一部分人向左,一部分人向右,我相信,无论是向前或者向左向右,都能够际遇到路途中动人的风景。
条条大路通罗马,西方的谚语,道理很明白,换成一个成语,叫殊途同归。就高考而言,孩子能读什么样的学校,做家长的看清事实,要能放下内心的纠结。我这么说,不是阿Q,自我麻醉,世间的路不止一条,条条路都要有人去走,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要人做,就孩子的人生道路而言,高考才算开始,以后的路长着呢,一定会有很多机会,就看他如何把握,有没有准备好,能不能把握住。
我跟女儿说,不管甘心与否,高考就是一种带痛的选择,就是无情的分流,结果如此,就要面对。敢于面对,证明精气神还在,至于读什么学校,不是很重要,今后到底会怎么样,首先在于个人努力。有志者事竟成,能不能有所成就,取决于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取决于骨子里有没有不服输的精神,就高考成绩的好坏来论英雄,排座次,为时尚早。
喜欢,文字真切平实。
文凭现在的价值已经比以前要低很多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