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神家园里绽放的诗性
在精神家园里绽放的诗性——读诗人白琳诗集《阳光把我叫醒》
觅程
在陕北这块雄浑的大地上,有着独具一格的陕北诗歌意识形态。它的怀抱中,盛开着鲜艳的山丹丹花的芳香,响彻着苍凉的信天游的豪迈。也是在这块土地上,孕育了一大批富有思想富有时代特征的陕北诗人,他们用浓墨的笔画勾勒着思想建筑的深度。
白琳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代表性人物,早在10前,他就和我们几个折腾了一份《陕北诗报》,一时诗歌成了我们灿烂的心跳和呼吸。为此,我们小心翼翼地向辽阔的诗空张望,接受诗的阳光的沐浴。10多年来,我们虽然都有一些进步,但白琳的成绩更让人惊喜,前年刚刚出版了《我的村庄》,现在拿出他的200多首新诗,又出版他的第三部诗集《阳光把我叫醒》。接过他的厚厚的诗稿,我花了一个昼夜的时间将他的诗通读了一遍,觉得他的风格有了较大的变化,诗的路子越走越宽,明显有一种驾熟就轻的感觉。
和许多诗人一样,白琳的诗也是从乡情开始的,而他的乡情却多了一种别人不能抵达的豪迈和灵动。他独具匠心,不像一般人那样赤裸裸地赞美和讴歌,思想的火花和艺术的思辨总是有机的交织在一起,常常把诗写的非常机灵,艺术的视角总是放在人们的意想之外,别人用了的方法他不用,别人走了的老路他不走,一些人们写烂了的题材,到他的手里却总能翻出新意,让一些平平常常的句子,在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里总能灿烂的绽放思想的光芒。譬如《家乡的小路》——
家乡的炊烟可以不写
家乡的鸡叫狗咬可以不写
家乡的山家乡的水也可以不写
家乡的窑洞家乡的亲人也尽量不写
但是通往家乡的小路我不可以不写
我不能断了后路
我要把它写进我的诗里
好让我想家的时候
随时可以返回
他不用华丽的辞藻描绘和渲染,而是平心静气地娓娓道来,一连用了几个“可以不写”,包括家乡的炊烟、家乡的鸡叫狗咬、家乡的山家乡的水、以及家乡的窑洞和亲人。而到了这里,他却笔锋一转,却说家乡的小路“不可以不写”,写到这时,诗眼凸显,因为他不能断了回家的“后路”,以及后边的一个“返回”,就把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细想,思乡心切的游子,有谁不对的自己家乡梦魂萦绕,咋对生他养他的母土有“不写”之理。一首不到10行的短诗,却像一架无边的放大镜,活脱脱的把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以及生灵、窑洞和亲人在文字之外全盘托出,一个诗人的乡土情结和哲思情怀就这样自然地呈现了出来,让我们感受到缠绵悱恻、隐晦迷离的意境,捕捉到美的瞬间,触摸到美的凄冷,领略到美的浪漫,聆听到美的本真。
《阳光把我叫醒》也是一首构筑自我精神家园的好诗,起码写诗的人会产生共鸣。看了那具有张力的诗句,给人的意境分明是诗人在完成了一首诗作后,睡眠中还在自我的回味,也或就是睡梦中作了一首诗,还在玩味、还在得意、还在陶醉。遗憾的是,这么惬意的瞬间,阳光却莅临,用他的“腿”伸进窗户踢我,这一“伸”一“踢”两个动词,使整个画面都活了,每一行诗句都好像飞了起来,把一幅美丽的动画逼真的勾勒了出来。这样大胆的比拟和夸张,让一静一动的两个意象在自己构筑的精神家园里达到了默契,并且得以升华。这样的诗无疑是好的,给人以无限的审美启示和艺术享受。
在这部诗集里,不少诗流露出诗人的真切亲情,情意绵绵,情真意切,情有独钟。她常怀感恩之心,用一颗感恩的心吸引生命中的一切美好,感恩父母亲人,感恩世界,感恩大自然,感恩一切生灵,感恩生活,感恩生命中的每一个感动。她非常虔诚,满怀敬畏,善待亲朋。诗歌的跑车满载爱和喜悦,满载警醒和教益,他的诗像一块磁铁,吸引着人间的美好和善良。在《一声驴叫》中,他营造了这样一个画面;“驴不知疲倦地/干着推磨转圈的营生/把太阳从东山/转到西山”看到这里,不难想到,我们的农民父亲,有谁不是如此呢?一生辛劳,一生重复着转圈圈的游戏,把多少个太阳从东山背到了西山,到头来,有几人能把温饱解决?《想起女儿》写的更加动情,女儿像蝴蝶一样“在诗里飞/飞累了/就枕着一个祥和的词/安静的睡眠”特别是最后一句,“那个祥和的词/就是我伸进诗里的/一条胳膊”简直就是神来之笔,让一个虚拟的意象有了真实的依托和支撑,一个画面活生生摆出了一幅儿女通心的生动场景。我想说,汉字可以简化,但爱不可以没心。“一条胳膊”却把父爱升华到了人间的极限,给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
白琳后期的诗,多数写的很巧、很新、很独到,时不时让人读出一种大家气息。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诗歌表现的最高技巧就是无技巧”,其实,这是一句废话,因为,此说法若成立,大师和所有不会写诗的人都没了高下之分。“无技巧”只是说这篇诗作的表达是浑然天成的,但仅仅浑然天成还不够。我认为,诗歌必须能有种令人感到意外、陌生、阴差阳错的东西存在,方才引发读者求新求异的阅读兴趣。这就叫百般凑巧,它和浑然天成的“关系”就是场景,或者说整体化。白琳的诗就具有这种本质,他善于在两种物像之间寻找一种契合点,让看似简简单单的句子,给人一种百般凑巧、浑然天成的艺术感觉。比如——
雪
飘着、飘着
就不见了
人
走着、走着
就走丢了
人和雪
不一样的是
一个去了天堂
一个来到人间
——《初雪》
人有再大的本事
死了不能复活
而草今年死了
明年还能活过来
——《别小瞧草》
看见自己的
是镜子
看见别人的
是玻璃
什么看不见的
那是瞎子
——《瞎子》
看了这样的诗,也许有人会说,这有什么大惊小怪,那不是一种自然呈现吗?其实,没有生活阅历和对事物有深刻、透彻的洞察能力,也许这种“天人合一”契合点,有时花上一辈子的时间也不一定能够找到。
《活在纸上》的结构也如出一辙,“世间”与“纸”,“人”与“字”,轻而易举地找到了一种默契的架构,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让一个貌似反腐的政治题材,却写得如此轻松自如,入木三分;“……//我们每个人都像字一样/活在纸上//纸上喘息/纸上生存/但不能把自己写歪了/写歪了/别人就把你/当废纸一样扔了//……”全诗没有一个反腐的字眼,但诗却写的非常硬气,给人以强大的艺术震撼力,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警世精品。读到这里,联想到了如今的贪官们,一个个被硬朗的清风提的“扔了”,我也不由的拍着桌子为这个抬起腰杆的民族鼓掌。
文如其人。能写出这样的诗行,恰恰证明了他的为人和立场。白琳人直,不溜须拍马,随波逐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虽然在现实社会里碰了不少钉子,但他依然像一块石头,骨子里天生有一种硬度:“我就是纸上的一个字/一笔一划的活着/活得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用他的诗句诠释他的品格,恰好证实了他是一个无愧于时代的优秀诗人。
除了诗歌创作外,白琳有时也以诗论诗,比如他写诗的灵感,写捕捉意象、捕捉词汇时,却用《捉蜻蜓》的意象来比拟,即逼真,又生动,把每一个词汇都赋予了灵性和生命:“我在一首诗里/伸出右手,猫着腰/学小时候的样子/在捉一只蜻蜓//……//就在我即将要捉住尾巴的瞬间/不知那个词咳嗽了一声/让落在我诗里的蜻蜓/轻易飞走”这些语音,写诗的人都会产生共鸣,因为我们都知道,写诗的灵感就像蜻蜓一样狡猾,稍有留神,就会溜走或者消失。可见“咳嗽”一词,用的美奂绝伦,恰到好处。我想,大概所有的诗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因失去一个灵感、意象,或者词汇,都会长时间陷入可惜、内疚或苦恼的境地。我敢说,《捉蜻蜓》不仅是一首好诗,而且也是一个非常出色的诗观。
白琳诗歌是乡情、爱情的见证,是热爱父亲、母亲和亲人的见证,也是人生的最纯美的体悟和见证,其根本就是至爱的见证。他是一个善于精雕细刻的比较严谨的诗人,诗歌写成之后,并不急于发表,总是要放一放,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再回过头来进行反复修改。我知道,他通常是一首诗从初稿到定稿要改上七八遍甚或十几遍。他的原则是宁少勿滥,少而求精。他视诗如命,以宗教般的虔诚追求诗歌的精致高雅,要求自己的诗歌字字都十分确切传神,富有生命的质感。
但是,由于他近期大量的组诗比较庞杂,难免有些个体找不到准确的契合体,或多或少给人留下了一些缺憾。也有个别诗行语音打磨的尚欠光滑,或许还有提升的空间。希望白琳沿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把诗歌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2015.10.31
作者姓名:康程荣
通讯地址:陕西省延川县青平川采油厂宣传室
邮编:717200
联系电话:13571151102 0911_8400211
QQ:986634009 首赏,学习,问好诗人 首赏,学习,问好诗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