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乱 发表于 2015-10-26 17:33

读南岛之《秋的深处(外一首)》

读南岛之《秋的深处(外一首)》
         文/语乱


秋的深处(外一首)


文/南岛


写完这一首 秋已转身
荒草的长调起处 风更冷了
河流的马匹更疾了


一群麻雀倏然远离枝头
皲裂的大地像父辈的手
一鞭又一鞭 终生赶不出
一头老黄牛的浊泪


走出十月的门
掩卷的背影
已然是 一张褪色的相片




人在深秋


树裸露在路边
风绕过 在电线杆上
撕下半截招工启事
几只乌鸦 在空中
划出生活的破绽


大街已空 夜晚来临时
我下意识 靠着影子
取取暖


当初给这首诗写编者按时候,就想给这首诗写赏析,由于太忙,所以拖至现在。而这首诗为什么会引起我的注意,并非因为这首诗有华丽的语言,并非这首诗写得非常出新,有创新的写法,也并非这首诗读来十分感人。而是这首诗的“留白”艺术远用得非常到位。
留白一词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像的空间。至于留白的定义是死的,百度能找到,这里不多讲,关键是要灵活运用,为自己掌握。
简单一点:留白就是要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这个留白要适当:留少了不行,留少了就把要描写的事物全盘托出,明明白白,整首诗就没味了;留多了也不行,留多了就会变得非常隐晦,让读者不知作者所云,搞不清作者写什么东西。


而这首诗的留白恰到好处,不多也不少,正好合适。


第一首《秋的深处》


“写完这一首 秋已转身
荒草的长调起处 风更冷了
河流的马匹更疾了”
简单地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写景,“秋已转身”,深秋了,冬天快来了,这是拟人手法,“荒草的长调起处 风更冷了” 长调蒙古草原民族声乐,这里是比喻,形象风吹草动的声音。“河流的马匹更疾了”这里也是比喻,将流水比喻成马匹,比喻用得好不好,在于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共性,流水与马匹的共性就是奔腾的气势。


“一群麻雀倏然远离枝头
皲裂的大地像父辈的手
一鞭又一鞭 终生赶不出
一头老黄牛的浊泪”


第二段还是写景,描写的景物有麻雀,皲裂的大地,老黄牛的浊泪。“一群麻雀倏然远离枝头”鸟儿离巢暗喻的是出门在外的游子。“皲裂的大地”比喻父辈的手,非常漂亮的比喻,
而这个比喻之所以成立,在于前面的形容词“皲裂”,这是大地这个本体与手这个喻体的共性。“一鞭又一鞭终生赶不出,一头老黄牛的浊泪”这里的主人公并未出现,这就是留白的手法,通过前面的景物描写,可以看出描写的是一幅乡村秋天的萧条景象,读者可以想象到主人公是留守的老人。


“走出十月的门
掩卷的背影
已然是 一张褪色的相片”
用一张褪色的相片比喻秋天撒离的景象,非常漂亮的比喻,“掩卷的背影”又没点明这是谁的背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也就是所说的留白,正因为留下这点想象的定个空间,才使得整所诗充满了内涵,富有张力,这背影是这秋天景物的背影。


第二首诗《人在深秋》


“树裸露在路边
风绕过 在电线杆上
撕下半截招工启事
几只乌鸦 在空中
划出生活的破绽”


诗句很简单,并不深奥,每一句都能看懂,还是写景,描写了“树,路,风,电线杆,招工启事,乌鸦”等景物。而这段的留白是最精彩的,从破旧的招工广告不难看出诗人描写的是此刻正在路边寻找招工启事的流浪的农民工,而乌鸦经常代指不好事物的发生,“乌鸦在空中划出生活的破绽”暗指流浪的农民工的艰难的生活环境,找不到工作的困境。


“大街已空 夜晚来临时
我下意识 靠着影子
取取暖”


这里透露出来的信息是:夜晚来临,大街已空,而“我”还没有找到工作,无家可归的感觉,只能靠自己的影子给自己温暖,写出了打工者的无奈。


上下两首诗连起来读,让读者读出来的是背井离乡的农民工,在异乡漂泊的打工都过着无所依靠的生活,以及农民工想家,念家的浓浓乡愁。通过秋天萧条的景象呈现出来更显得凄凉。
这首诗每每欲言又止,蜻蜓点水,留白到位,给读者充足的想象空间,非常精彩。


2015年10月16号草


张三醉 发表于 2015-10-31 15:50

学习佳作,问好老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南岛之《秋的深处(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