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袁可嘉诗歌奖”日前揭晓
第二届“袁可嘉诗歌奖”日前揭晓,杨键、汪剑钊、胡亮分获诗人奖、翻译奖、诗学奖。第二届“袁可嘉诗歌奖”自2015年2月初开始征稿,截至2015年7月31号,共收到符合参赛的个人诗集200余部、翻译作品集20余部、诗学文集近20部,来自于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澳大利亚等地。为了确保“袁可嘉诗歌奖”的权威性,不遗漏真正具有文本价值的优秀作品,十月杂志还邀请有关专家推荐了部分他们认可的优秀作品参与评审(推荐专家不参与评审)。2015年9月,经过由十月杂志全体编辑组成的初评委员会认真审读并遴选,共有10部诗集、7部翻译诗集、5部诗学文集脱颖而出,进入终评。2015年9月30日,由诗人吉狄马加、王家新,诗歌批评家吴思敬、张清华,翻译家高兴等组成的终评委员会经过严格评审并反复讨论,最终投票评出个人诗集、翻译诗集、诗学文集各1部,诗人杨键、翻译家汪剑钊、诗歌批评家胡亮,分别以《哭庙》(台湾尔雅出版社)《黄金在天上舞蹈》(上海文艺出版社)《阐释之雪》(中国言实出版社)摘得本届“袁可嘉诗歌奖”的“诗人奖”、“翻译奖”、“诗学奖”等3大奖项。评委们认为,本届“袁可嘉诗歌奖”的主奖之一“诗人奖”获得者杨键能以一部在中国台湾出版的个人诗集《哭庙》摘得桂冠,既彰显了“袁可嘉诗歌奖”的宽广胸怀和全球化视野,也昭示了“袁可嘉诗歌奖”的多元性、民间性和权威性。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第二届“袁可嘉诗歌奖•诗人奖”
获奖诗人:杨键
获奖作品:《哭庙》(诗集)(台湾尔雅出版社)
授奖词
杨键的《哭庙》是一部令人震撼的现代史诗,其规模,其气势,其厚重的历史感,其逐层展开的人生、哲理、悲情、梦幻,在当代诗坛的写作中是空前的。这是一部苦难之书,它以令人信服的叙事性的生活场景,再现了20世纪下半叶中国人民所经历的苦难,并指出这种苦难的来源就在于20世纪思想文化领域与中国悠久、深远的思想文化传统的断裂。这是一部思辨之书,从一个诗人的角度,对我们的中国思想文化传统做了探寻,对这种传统后来的断裂,以至今天形成的信仰缺失、道德失衡的局面做了深刻的思考。《哭庙》是一部大诗,视野开阔,贯通古今,是思辨、叙事、抒情的巧妙的融合。长诗的整体架构建筑在思辨的基础上的,诗歌中精辟的点睛之笔,更熔铸了思之光华。有鉴于此,经评委会审读并研究决定,特将第二届袁可嘉诗歌奖•诗集奖授予杨键先生。
(吴思敬执笔)
杨键简介
杨键,1967年生,曾当工人,亦研佛教,自1986年起专心习诗,现居安徽马鞍山。著有诗集《哭庙》《杨键的诗》。
第二届“袁可嘉诗歌奖•翻译奖”得主
获奖翻译家:汪剑钊
获奖作品:《黄金在天上舞蹈》(译诗集)(上海文艺出版社)
授奖词
汪剑钊先生长期致力于俄罗斯诗歌的翻译和研究,尤在白银时代诗歌的译介上用力最重,翻译并发表了安年斯基、勃洛克、曼杰什坦姆、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和叶赛宁等数十位俄罗斯杰出诗人的大量作品,赢得了中文读者广泛的尊重与喜爱。汪剑钊先生主张以诗译诗,在规则与自由之间注重诗感和意义的自然呈现,这保证了所译俄语诗歌原有的高贵质地,为中国现代诗的写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标杆,尤其在曼杰什坦姆诗集《黄金在天上舞蹈》的翻译和修订工作中,以精湛的中文表达和流畅的诗歌节奏,为中文读者提供了这位大师级诗人的第一个诗歌全译本,显示了极大的挑战勇气和出色的再创造能力。有鉴于此,经评委会审读并研究决定,特将第二届“袁可嘉诗歌奖•翻译奖”授予汪剑钊先生。
(高兴执笔)
汪剑钊简介
汪剑钊,诗人、翻译家、评论家。1963年10月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先后就读于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外语系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1985年获学士学位)、杭州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1988年获外国诗歌史研究方向硕士学位)和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1994年获中国新诗史研究方向博士学位)。译著有《普希金抒情诗选》、《俄国象征派诗选》、《俄罗斯白银时代诗选》、《俄罗斯的命运》、《自我认知》、《吉皮乌斯诗选》、《勃洛克抒情诗选》、《波普拉夫斯基诗选》、《二十世纪俄罗斯流亡诗选》、《非洲现代诗选》、《曼杰施塔姆诗全集》、《茨维塔耶娃诗集》等多种。
第二届“袁可嘉诗歌奖·诗学奖”得主
获奖批评家:胡亮
获奖作品:《阐释之雪》(诗学文集)(中国言实出版社)
授奖词
并不依赖学院理论的尺度,而是依照生命与内心对于诗歌的理解,循着经验的召唤,去探查一路的诗歌奥妙与风景。胡亮的《阐释之雪》为当代诗歌批评提供了新鲜的话语,不止是由于他并非学院的出身,而是因为他对于诗歌持之以恒的面对,他出众的才气、见识和独立思索。他关于当代诗歌前沿问题的别有匠心的探查,对于经典文本或特殊文本的精妙细读,对于某些历史价值明显的作品与事件的意义引申,对于“元写作”和大量根部问题的深思与追寻,都体现了一个优秀批评者本色。尤其是,批评文字也可以成为一种有故事的文字,成为有韵味和个人声线的书写,成为耐人的和富有魅性的叙述。这在当代诗歌批评中是比较罕见和值得嘉许的。经评委会审读并研究决定,特将第二届“袁可嘉诗歌奖·诗学奖翻译奖”授予胡亮先生。
(张清华执笔)
胡亮简介
胡亮,生于1975年,蜀人,文学评论家。《元写作》主编。著有《阐释之雪:胡亮文论集》(言实,2014)、《阐释之雪:现代诗人评论集》(台湾秀威,2015),编著《永生的诗人:从海子到马雁》(北岳文艺,2015),编选《乘以三》(作家,2010)、《出梅入夏》(北岳文艺,2015)、《力的前奏》(白山,2015)。曾获第5届后天双年度文化艺术奖,应邀参加第1届洛夫国际诗歌节、第2届罗江诗歌节、第2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现居四川遂宁。
关于“袁可嘉诗歌奖”
袁可嘉先生,1921年出生于浙江慈溪,著名的“九叶派”诗人、学者、杰出的诗歌翻译家。1946年毕业于西南联大。任教于北京大学西语系,解放后参加《毛泽东选集》的英译工作,1957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英美诗歌和文论的研究工作。多年来致力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宏观研究。他对西方现代派文学进行的开拓性翻译与研究,不但为中国作家和诗人的创作提供了新的视野,而且促进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解放,被认为是在中国新诗和西方现代派文学交融借鉴过程中,介绍最早、成果最多、影响最大的中国学者之一。80年代初赴美国教授“中国新诗”和“英美诗歌在中国”等课。作为著名的“九叶派”诗人,袁可嘉先生的诗曾经广为流传,作为翻译家,他翻译的叶芝、希尼、休斯、埃利蒂斯早已成为经典,并且至今无人超越。他所著的《西方现代派文学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研究西方现代文学的必备之书。他编选的《外国现代派作品选》影响了不止一代中国作家和诗人,为铸就那一时期中国文学的辉煌做出了熠熠生辉的贡献。2008年11月8日晚,这个曾影响过一个时代审美情感的老人在大洋彼岸的女儿家中安详地走完了87年的人生路。
袁可嘉先生蜚声学界内外,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无论是作为著名学者、诗人,还是杰出的诗歌翻译家,袁可嘉都表现出了超越时代的卓越眼光和大家风范。
为了纪念袁可嘉先生对中国当代文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深入探讨和挖掘袁可嘉文化的丰富内涵,弘扬袁可嘉先生独立、先锋、开放的学术精神,十月杂志社、慈溪市人民政府、中共慈溪市委宣传部、崇寿镇人民政府决定共同创设“袁可嘉诗歌奖”,奖励当下最有成就的翻译家、诗人、理论家,积极打造袁可嘉这一文化品牌,进一步向海内外传播慈溪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崇寿镇各项事业的发展。
作者:李浩编辑:白色羊来源:诗通社
第一次听说。 祝贺获奖诗人,为中国诗歌助威呐喊!公智兄辛苦了! 沧海一鹤 发表于 2015-11-29 12:42
祝贺获奖诗人,为中国诗歌助威呐喊!公智兄辛苦了!
谢谢许兄。 吴思敬老师,诗歌界的泰斗。问候白兄,远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