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丛林 发表于 2015-1-30 10:58

文学评论:用爱吟唱爱

用爱吟唱爱◆侯健飞 我在一家文艺出版社从事文学编辑工作,眨眼二十个春秋。我很知足,因为我能为很多作家夜作犬马、日做嫁衣,编稿时流汗,感动时流泪……大学同窗刘亦鸣,深知我热爱文学,递来胞弟刘见龙将要出版的散文随笔集《远歌》,希望我写个序文。我没读过令弟的作品,很为难,推谢再三。一来我非名人名家,写序言对图书销售并无影响;二来我秉承已故作家梅娘先生遗训,从来没给作家作品写过序文。梅娘是一代名家,写了很多好作品,去年不幸辞世,活了96岁,生前对我多有教诲。她说,当编辑不是出头露面的差事,尤忌徇私情说三道四。编辑可以公开发表批评文章,从学术角度,可以褒,也可以贬。如果不值一评,非要说些鼓励性的话,应该与作者私下交流,推心置腹,相互提高,增进友谊。我非常赞同梅娘的观点,因为我比她更了解,时下流行的名家序文,多为互相吹捧、拔高、阿谀或应景之作,对作家和读者都不负责,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作编辑多年,只给自己责编的图书写导读、推荐语,虽然那是我的工作,但还是要求自己尽量平实客观,不言过其实。认真阅读《远歌》后,的确很受启发,也有话想说,于是决定把想说的话借机记下来,并与见龙先生共勉。我年长见龙几岁,我们都出生在乡村,他在安徽,我在河北,尽管一南一北,但童年时代的乡村文化底色不分南北,同样单调,同样没有多少色彩,更没有多少书可读。然而,恰恰是阅读成了我们生命的共同部分。从《远歌》中我知道,见龙的阅读起点比我高。他的父亲是有见识的。见龙少年时期,不仅能读到《三国演义》和《红梦梦》这样的名著,父亲竟给他们兄弟订了《读读写写》、《少年文艺》、《中国少年报》和《萌芽》。这样的少年生活,真是令人钦羡不已。俗语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相同的人生经历会让素昧平生的两个人觉得亲近。我断定,是读书让我们与众不同。这种不同,不是金钱地位名望的不同,而是心灵感知世界的不同。阅读使我们比其他人多长了一只眼睛,这只眼睛长在心里,暗夜中也能看见别人看不见东西。天知道,这样一只眼睛,怎样纠结着我们的人生?历史证明,喜欢阅读,多半会转化成喜欢写作,这又注定我们有别于其他同龄人的成长。渐渐长大,现实生活张开一张大网,童年一个个金色的梦想从网眼里溜走。求学无望,奔走无门,迷惘和痛苦开始吞噬我们脆弱的神经。有幻想的青年,给人的直觉是好逸恶劳、不务正业,其实,并非完全如此。我们并不害怕生活的苦和累,我们害怕精神孤独;我们甚至不怕身体受到伤害,但我们害怕与乡情、亲情、友情、爱情别离。《远歌》正是这样一本记述乡情、亲情、友情、爱情的结集。读着读着,我把作者看作是用爱吟唱爱的吟者——一篇篇,一句句,每个人物故事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散发着爱的温暖。祖父祖母、外公外婆、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儿女子侄、七姑八姨、恩师学友、乡里邻居、打工同伴、远方的旅人……在他们身上,在他们的故事里,我没有看到倾轧、背叛、中伤、诬陷、你死我活的争夺,甚至连抱怨也没有看见。爱让吟唱者倾诉爱、怀念爱。在作者的歌词里,永远是亲友们美好闪光的一面,即使写到曾经短暂工作过的北方草原,那里的马牛羊、高山小河、土豆鼢鼠,也充满着爱的情义。曾经爱,现在爱,将来还爱。以我所见,刘见龙的每一篇作品中都潜藏着这种品质。这就是一种最应该受到重视的、有较高境界的文学品质。试想,哪一部文学经典中缺少爱?即使写到恨,并把恨写得锥心泣血,作家最终追求的目标还是爱。我的一位文学老师多次说过,好的作家都具有一颗悲天悯人的良心;好的作品是作家把苦难嚼碎咽下,转化成沃土,培养出鲜花,把美好的芬芳奉献给世人。作家梅娘先生矢志不渝,一生追求文学的最高理想,直到人生谢幕那一天。我所缺少的,正是见龙先生接纳喜忧、谛观有情、包容万物、放眼天地的达观思想。无论经过多少曲折,无论创业多么艰难,无论生活多么窘迫,也无论社会多么不公,见龙都用爱的吟唱影响着周围的人,而且,走到哪里吟唱到哪里。从安徽乡村走到浙江杭州,从江南古镇走到塞北草原,几十年如一日。他一边谋生,一边行走,几乎没有停下脚步,重要的是,他一刻也没有停下爱的吟唱。我猜想,见龙一定明白一个道理:生而为人,苦难从此相伴。不管你是达官贵人,还是一介草民,只要有健全的思想,困难不会绕过你。所以,我要说,文学需要谎言,但必须是美丽的谎言。坦白说,在人人都是作家的时代,见龙像我一样,是寂寂无名者。仅就《远歌》而言,见龙的写作是缺少训练的,文字表达也不够精细。自然天成的抒怀,随时随地取材虽见才情,但在在写作手法上却不够娴熟,题材的选择也比较狭狭窄,表达的重复和雷同就成了见龙必须克服的障碍。从文学创作的另一方面来说,也许,正是这种“爱”和爱的反复表达,束缚了见龙文学创作的手脚,人性的探究与刻画还不够深刻。这些都需要见龙在今后的创作实践中去努力突破。或许,未来某个时段,作者会慢慢领悟:在作品里,深刻分析一个人的复杂性,结构一个故事的多面性,哪怕写到人的罪恶和人性的丑陋,最终也不会减少佳作大美大爱的成色。这也是我对他的期待。从一个文学结集的体例看,文类的剪裁还尚需仔细。我不赞成文学结集文类混杂。散文随笔可归一类,诗歌词赋则是另一门类。《远歌》前半部,作者虽然取材真实的人物和生活,但文学手法表现生活的企图显而易见,有的篇章也可以当短小说来读(但这并无大碍。汪曾祺先生的小说,很多我都当散文来读);《远歌》到了后半部,则更见散文随笔的特性,描摹山川景物的手法也趋向白描,逐渐老到。于风情人物的观察,更细致入微,描写更贴切,更显灵动,并具有古法语文的张力。不难看出,作者是偏爱中国古典文学的。古腔古韵不时闪现,这给行文添色不少。《远歌》给我的另一启示,是作者的勤奋,这使我想起一个典故。鲁迅先生12岁进“三味书屋”私塾,师从寿镜吾先生读书。“三味书屋”原名叫“三余书屋”,是寿镜吾先生的祖父寿峰岚先生定的名。汉末魏国人董遇,当年教育其弟子要抓紧“三余”的时间攻读,董遇解释“三余”为:“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寿峰岚先生据此为书屋定名,意在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勤奋读书。后来寿峰岚读到苏轼赞扬董遇“三余”的诗句:“此生有味在三余”。细细玩味,觉得“三味”比“三余”好,培养学生读书兴味,引导学生积极苦读。读书三味,其乐无穷。我个人则既喜欢“三味”,也推崇“三余”,因为这的确是两种不同的意境。事实上,《远歌》中的很多篇章,正是见龙先生利用“三余”时间创作的。其胞兄亦鸣同学多次感叹:“一个打工者,为了生活,多年背井离乡,东奔西走,几乎没有闲暇时间,能写这么多东西,想想都很不容易。” 从胞兄的谈话中,不难想见,刘见龙先生不仅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文学爱好者,也是一个孝悌为先、尊师敬长的好人。这次亦鸣希望我说几句话,无非是请老同学对弟弟,从写作上有所点拨。其实,很多中外大作家都说过了——写作没有什么诀窍,除了热爱,勤奋也是关键,勤能补拙。以此观照,见龙已经找到了通向文学圣殿的钥匙,但我重点想说的是:文章再好,都没有做一个好儿子、好父亲、好丈夫、好兄弟更重要,这几个好相加,就是一个好人。至于出版这个集子,亦鸣告诉我,胞弟见龙名利观很淡,读写了这么多年,甚至连出版这样一本书也没有兴趣。我其实已经在作品中读出了这种散淡和忘我,这让我欣慰,似乎看到了魏晋文人的影子,是我所心仪的影子。这使我不由想到一个问题:读书也好,写作也罢,到底读书成长比读书成才更重要,还是写作成名比写作成长更重要?我不比见龙的胸襟宽广,在某种程度上,我是个悲观主义者。我认为,人这一生,大多数是碌碌无为的,有人可能成为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栋梁之才,在读书成才差不多成为铁律的今天,我个人的理解是,读书成长比读书成才更为重要。读书能让自己安静地面对自己的生活,读书还能让自己知道,自我生活之外,还有另外的生活,另外的人生。写作也一样,写作成名远不及写作成长。人生百年,说短也短,说长也长,写作是一个作者在分泌无价的精神养分。当我们的心里,荡漾出一串串文字,文字就成了监督我们心灵的天使。写作,让我们每天都清楚自己的内心世界,是污秽还是纯净,从而让我们发现,人活着的新的意义。最后我要说,刘见龙先生是幸运的吟唱者。亲情永远,他用爱吟唱爱的举动,他的坚守,得到了真诚的回报——他已经有不少读者,特别是在他的家乡安徽庐江县,在他很大范围的亲友和同道中,他的文章已经深刻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思想。见龙的胞兄刘亦鸣说,父母兄弟、亲朋好友都为这个弟弟早早失学没有接受更好的教育所憾,为他生活和创业面临的困顿所念;同道文友也为他的文字没有被更多人所了解感到可惜,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帮助出版这部散文随笔集。话已至此,我别无选择。我觉得,这部书的意义,不仅成为刘家宗族文化意义上的“家谱”,也是中国南方这个叫庐江的地方,一个时代挥之不去的乡愁,更是一个内心充满爱、认真做人、真诚写作的吟唱者自己的心灵颂歌。我相信,有缘的读者读到此书,都会像我一样,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关于爱与被爱,关于亲情和友情,关于自然与人生,因为,我们都身在其中。谨致祝福。2014年11月12日北京三镜斋 作者简介:侯健飞,军人。河北承德木兰围场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就读于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北京大学艺术系。鲁迅文学院第十九届高研班学员。多年从事文学编辑出版工作,所编图书分获国家、军队各类大奖。业余时间以中短篇小说和散文随笔创作为主。长篇叙事散文《回鹿山》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最新作品为中短篇小说集《故乡有约》。现供职于解放军文艺(昆仑)出版社。

香雪婉儿 发表于 2015-1-30 19:10

很受益,庆幸没有错过拜读!

香雪婉儿 发表于 2015-1-30 19:10

很受益,庆幸没有错过拜读!

彼岸丛林 发表于 2015-1-31 11:02

香雪婉儿 发表于 2015-1-30 19:10
很受益,庆幸没有错过拜读!

那就庆幸你的庆幸

【玫】白马王子 发表于 2015-2-4 17:42

因为我能为很多作家夜作犬马、日做嫁衣,编稿时流汗,感动时流泪……
深深为你的感动而感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学评论:用爱吟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