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如何破解创作困境之围
本帖最后由 花语 于 2014-5-13 13:38 编辑如果要说起诗人的创作困境,只有联系日常生活,才更有利于我们体会诗人创作过程的艰辛。像平时我们组织活动一样,需要有充足的时间来做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精力、时间都要放到方案设计、人员安排、程序设置、物品购置等方面上来,说实话,小到一个细节的斟酌都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就资金来说,想办好一项活动仅仅有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包括物品的购置、人员的花费、场地的租赁等等都需要花费很多的资金。而且一项活动一般举行时间较长,所以其中的运行成本是相当高的。还有一个更加关键的因素就是,你的这项活动是否会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也就是它有没有可被利益化的市场。这是一项活动能否举办成功以及后续是否可以持续存在的关键。其实诗人创作也是一样,小到一首诗歌,大到一部诗集、一个诗人成名都需要以上三个条件,即时间、资金、市场。然而,在当今这个市场化的时代,边缘化的诗歌不可能为一个诗人创造出足以养活家庭乃至满足自身以及一个团体发展的利润,也就是说,诗歌边缘化的结果就是诗人缺乏了足以支撑其创作的资金来源,没了足以支撑诗人文学创作的市场促进机制,生活都成问题,也就使得诗人奔于生活物质积累,无暇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身于诗歌创作的过程中,一个缺乏一定物质基础、缺少市场需求、缺少创作时间的诗人,试想其创作的过程怎不困顿?而且这还是在没考虑遇到其他事情的情况下,比如家庭、父母、朋友等相关事情的处理,以及本身事件难易程度等等诸多问题。说这么多其实就想表达,诗人处于一种很困顿的境遇,再加上诗歌的创作过程不是一蹴而就,一锤子的买卖,这需要诗人经过漫长的成熟期,不管从文学素养,还是文学积淀来看都是这样的。有时候诗人的灵感很重要,也就是说,诗人不是想什么时候写,就什么时候写,这需要一种诗歌的造势。也就是一首好的诗作的面世,要经历漫长的完善过程,更重要的就是诗人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把自己的诗歌推介出去,这是诗歌走向大众的必经阶段,如果缺少这个环节,再好的诗歌,也只能压在箱底,毫无价值可谈。而恰恰这个环节最重要,也是诗人除了以上那几方面的问题最为烦恼和纠结的地方,说白了,就是一位诗人创作的诗歌再多再好,没有一个平台去展示,而且这个平台也要恰到好处,他就只能望洋兴叹,毫无办法。就像唐代一样,像杜牧这样有名的大诗人,在出名之前,也是拿着自己的诗歌到处拜访达官显贵去推介,在经历千辛万苦之后,他的诗歌的独特风格在当时吸引了一群俗称追星族的忠实读者,在这时杜牧的名字才逐渐被人们所熟悉,再后来如人所料,他成为了一位家喻户晓的大诗人。
说了这么多,讲的就是在当代中国诗坛,诗人出现的一种创作困境,总的来讲,困顿的产生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原因,这是讲的诗人为什么会出现创作困境,那么接下来我谈一下,诗人如何破解创作之围。我从主客观两方面谈起。
主观方面:
1、当代诗人需要一种文化自觉。也就是说,诗人要有自己的诗歌风格和价值取向,在认真思索本身问题的基础上对整个诗歌体系有一个宏观的了解。直观的说就是,诗人自己要清楚自己在诗坛所处的位置和所要面临的一些问题。在思考诗歌前途命运的同时更要思考自己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也可以这样说诗人本身要搞清楚“从哪里来,到哪里里去”这个问题。这就是诗人在破解诗歌创作困境时所需要的一种文化自觉。
2、当代诗人需要一种文化自信。自信来自于自身对自身的了解,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坚持创作道路自信、坚持创作理论自信、坚持创作体制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三坚持原则,谈这个只是想说,当代诗人要有勇于走自己的道路、敢于创新出自己的风格、敢于呈现自己的特色的勇气和魄力。这不是盲目自大,而是一种理性的自我激励。这种激励在自己处于茫然、盲目状态下的新境地,对于正确的选择是很有作用的。
3、当代诗人需要一种民族自醒。诗人这个群体无可厚非的是现行社会一股高知识、高觉悟、高理想的推动力。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国家经济繁荣的背后,文化日趋边缘化。回想一下过去,春节、端午节等节日热热闹闹,民俗异彩纷呈,而如今原有的民族风俗被冷落,取代它们的是各种奢侈品消费、酒店娱乐、情人节、元旦等等。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感慨:中国人没有中国味儿了,洋味儿倒挺浓厚。在这方面,诗人是不是义不容辞的承担起,唤醒普通大众,进行民族觉醒的历史责任,勇于担当起时代赋予这个特殊群体的文化指引的使命,用诗人手中的笔和纸,给中华民族再造一个民族特色浓郁,中国气息本真的中华文化图景。
4、当代诗人需要一种冷静思维。在这个万象杂陈的社会上,浮躁、势力、欲望等等充斥于大街小巷,更充斥在贪婪的大众的心中,当代诗坛也是如此,现在急需要一种冷静的思维、一种本真的文字给当代诗歌淬火。而这种淬火要把握好分寸的同时更要有针对性,那淬诗坛的火,首先就要淬引起其上火的诗人的火,其次才是梳理诗坛本身。去诗人本身的火,就要求诗人冷静思考,辨别真善美,也就是诗人从一个宏观的、客观的、事实出发,正确界定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问题,看清主流,合理发表自己的言论,避免自己盲目、偏颇的言论误导大众的正常舆论;去诗人本身的火,就要求诗人冷静思考辨别实诚意,也就是诗人要从自身出发了解客观实际,诚心诚意的从事诗歌创作,不要朝三暮四,始乱终弃,还有就是诗人不能为生活而滥诗,要讲究质量,而不是过多的强调数量,有一本文辞粗糙的诗集还不如保有一首经典的小诗来的痛快;去诗人本身的火,就要求诗人冷静思考,辨别路、格、观,也就是诗人在诗歌创作的时候,要强调自己所要走的诗歌发展道路,切不可盲目跟风,迷失自己,在坚持自身所走道路的同时更应该准确把握自身所能驾驭和倾向的风格,完善发展自身风格,争取推出诗歌特色。但最重要的还得是诗观,一个诗人发展的如何,他的诗歌能走多远,源于他对诗歌内涵的把握和对诗歌有一个怎样的倾诉。现在诗歌发展过程中,舆论造势者占绝大多数,真正弘扬民族特色文化、传承诗歌经典的很少,这就是诗人对诗歌创作的定位不同,归根结底就是诗人的价值取向不同。
以上四方面是本人对诗人摆脱诗歌创作困境的几点建议,这是从诗人主观来讲的,那么接下来从客观来谈一下如何给诗人创作困境解围。
1、诗歌创作需要一种社会认可。在物质至上理念的影响下,当代诗歌只是被人们用来充当娱乐爱好的一种文学形式,这就从根本上忽视了诗歌是社会发展变化的一面镜子的作用。针砭时弊,这个特点不仅历史有,诗歌也同样具备。通过诗歌这种文学体裁,就完全可以反映出社会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出现了怎样的问题。也就是说通过诗歌,领导层就可以清楚的看到、感受到当下民众的真实期许,这和一些代表提出假大空的建议比起来更具有实际意义,然而,诗歌相对自身价值来说是大大贬值了,社会没有给其足够的重视的同时,还在人为的限制其推广、传播。就拿高考来说,明确限制诗歌作文,虽然这为了方便裁定打分,但从客观来讲,让诗歌退出了一个广大的受众群体——学生。由于中国现在功利心作祟,这样行事,从小就给中小学生心理造成一种误导,“诗歌不重要,看作文都不让写诗歌,那以后他们也不会去接触诗歌”。这就要求有关部门作出反应,从大局出发着眼于未来中国发展,实施诗歌宽松政策。当然这只是一方面原因,但很重要。从政府层面认可诗歌,也就可以在政策层面为诗歌正位,从而促进民间对诗歌的理解和认可。
2、诗歌创作需要一种文化氛围。“现在还写诗,写的人比读的人多,而且诗歌又不能挣钱,写它干什么。”这是现在大多数人对写诗的人的看法。在这样一个饱受压抑的环境中,诗人怎能不困惑。现在诗人要解诗歌困境之围,就必须在主客观的努力基础之上增强大众对诗歌创作的理解和支持,这是一种源于现实但高于现实的超前心理倚重,是诗歌创新发展新道路上不可多得的心灵推动力。也就是说,诗歌创作过程中,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是诗人创作出优秀诗作的必备条件,而且在未来整个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都会发挥积极意义。
3、诗歌创作需要一种文化支持。任何事物出现,发生发展都有一定的过程,而在其中的各个阶段都要有一股推动力来迫使事物发展进步。诗人创作诗歌同样需要一种推动力,总的来讲就是诗歌创作需要一个能给其发展提供物质、智力等条件的力量,这股力量具体来讲就是,政府的文化政策、文学团体的合作平台、赞助商的物质支持。总之,诗歌创作是一种凝聚各方力量的大手笔、大动作的文学创作形式。
以上就是本人对诗人如何破解创作困境之围提出的几点建议,只有各方都关注诗歌的发展,并行走在促进其发展的道路上,相信诗人破解诗歌创作困境之围是顺理成章的事。
诗人自己要清楚自己在诗坛所处的位置和所要面临的一些问题。 当代诗人要有勇于走自己的道路、敢于创新出自己的风格、敢于呈现自己的特色的勇气和魄力。 用诗人手中的笔和纸,给中华民族再造一个民族特色浓郁,中国气息本真的中华文化图景。
非常强的理论性,很在理!拜读问好! 小芹 发表于 2014-5-14 21:44
诗人自己要清楚自己在诗坛所处的位置和所要面临的一些问题。
问候朋友!:handshake 小芹 发表于 2014-5-14 21:44
当代诗人要有勇于走自己的道路、敢于创新出自己的风格、敢于呈现自己的特色的勇气和魄力。
前些时候拜读阁下《小芹读诗》观点独特,角度切入自然。赏学 小芹 发表于 2014-5-14 21:47
用诗人手中的笔和纸,给中华民族再造一个民族特色浓郁,中国气息本真的中华文化图景。
中国深层次改革必须触及体制,要么一切都是空谈。问好小芹! 小芹 发表于 2014-5-14 21:52
非常强的理论性,很在理!拜读问好!
还请老师多多指点,这些都是自身切身感受,有偏颇之处,还望指正! 简洁,明了。问好花语 汤圆 发表于 2014-5-15 13:44
简洁,明了。问好花语
问候汤圆朋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