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世上有生来皆苦的人,同时也有生来皆了的人。这是从从是苦是了的角度来划分。
佛教是面向大众的宗教。大众相对于富人是穷人,穷人同富人比万事不如意,真是举步维艰。但劳苦大众总要活着,也努力地寻求获得更好一些,总不应该天天悲哀地活着,所以需要精神的寄托。所以,精神很重要,这样很多人就选择了宗教。
我以为“乐”也不能太放纵,因为乐极生悲。主要应该是平和地活着,冷静地活着最好了,这样他能更坚强。 本帖最后由 学习 于 2020-12-17 10:14 编辑
贤宁 发表于 2020-12-17 06:53
活着不能太冷静,活着需要有趣!
冷静偏于理性,否则随意的“酒神精神”、“浪漫的呼喊”容易偏走。
中国的言志和抒情,言志在前,抒情在后;至于趣味更在后,如“真善美”,美排在最后。再如“知情意”的排列也说明问题。
如果没有真,没有“言志”做底衬,其他都是无根的,皆是“空中楼阁”。常人之关注表面,看不见本质所在,正如海德格尔说的那样,整个的西方哲学都是在研究“存在者”而看不到存在,所以从前的哲学都是“无根的哲学”。
寻根很重要,“不忘初心”就是在寻根;“红色基因”概念的提出,也是在寻根。
写诗更需要“底衬”。 贤宁 发表于 2020-12-19 20:06
写诗是抒情言志,是先抒情,先有感而发后,升华到言志的境界!
没有正确的认知,哪里能产生出正确而健康的情感呢?你恰恰说反了!
表面上看是情,实际深藏着的东西恰恰是“志”。历史已经证明:“诗言志”在先;“诗缘情”在后,然而多少人没有搞清楚啊,遗憾遗憾!!!
我最欣赏海德格尔的一句发问:究竟为什么存在者存在而无反到不在?——这是一句振聋发聩的问话,惊天地泣鬼神,不可小觑啊!
这句发问端端正正地写在了我的床头,睡不着的时候,常常思考、常常发问。
——我愿意将这句话送给你! 贤宁 发表于 2020-12-19 20:06
写诗是抒情言志,是先抒情,先有感而发后,升华到言志的境界!
常人以为抒情在先,但没有“志”做功底的诗,即便写出来了,也不会上升到价值层面,不会列为上等的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