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是空气的自然流动,由高气压向低气压流动就形成了风,只要地球在,就不会缺少这个风。它是可以“再生产”的。
而人生,如果用物理学名词说明的话,是一个“熵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所以,用风比喻人生,好像有点不太贴切。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这样的诗句为什么成立,因为可以用赫拉克利特的名言来证明:“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里讲的也是变化了的河流,表面上看一样,实际上在表面一样中有很多差异。孔子也用流水来形容人生如“逝者如斯夫”,说的都是这个意思。
作为活着的人,只要时间不停止,每过一秒钟,就接近死亡一秒钟,人就是这样的“面死而生”,因为死亡是任何人也不能逃脱的。至于什么时候死亡,是一个不能确定的事。所以,马斯洛将安全列为最基础的层次。我以为,生存的人在“此在”到“死亡”这个过程中都是“余生”,至于人与人的余生区别,不过长短而已。
“都会爬满皱纹”,这个不敢确定。很多人在没有皱纹的年龄就夭亡早逝了,所以,文题的这样判断是不对的。
诗的内容,也没写出诗歌的文题。好像缺乏诗歌的一般构思的仔细,给人信手写就的感觉。
你写的诗歌太白了,缺乏诗歌的韵味滋味——恕我直言。但有很多即便直白的诗,只要有哲理在,还是好诗。如我很喜欢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样的哲理诗。也很“白”,但“自由”的主题显现了。 第二节,是教化诗,告诉人们要有知识,要善良。这些与文题余生爬满皱纹是什么关系呢?似乎文不对题。这是我的感觉,不一定正确,可以回言辩解。 贤宁 发表于 2020-12-13 12:23
因为余坐会爬满皱纹,但善良会让自己继续漂亮下去,知识会让衰老的自己仍充满魅力!因为余生会爬满皱纹的 ...
善和美的基础应该是“真”,没有真这个前提,善和美就成了“无根基”空中楼阁了。真善美一般都是同事存在的“三位一体”,如基督教的圣父圣灵圣子一样的三位一体。
中国古代有的学者特殊地强调这个“善”,也有的主张就用一个字“诚”来概括道德伦理,但终究都是美好的片面。但国人很难把握这个“真”。真是科学的象征,李约瑟说中国古代没有科学。价值儒家的“真”是人际关系的真。什么叫真呢?孔子说真字不能理解为“真”,而应该理解为“直八”。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如何能有真呢?
没有了真,善和美的标准也缺失了标准了。市场经济制约下,真善美更混乱了。这是事实。“美女嫁富翁”,董永能有仙女相配,那是神话传授,不是今天市场经济的现实了。
单纯抽象的善和美,很难有艺术的感染力啊。
读书人,求知识,白发、皱纹一定会较其他人多得多的,身体也羸弱,不是吗?我的意思是回到胡塞尔海德格尔,回到萨特,研究“生存哲学”。抽象的呼唤远离了实际。 贤宁 发表于 2020-12-14 20:24
因为余生/会爬满皱纹/不好看了,自然而然引申到:善良/会让你继续漂亮/知识/会让你充满魅力/一一这也是我 ...
难就难在这个“真”上了。何谓“真”呢?是主观真理还是客观真理,是符合论还是现象学论?自己认为真的东西,还要受意识形态的制约;自己感觉真的东西还有个己不知道的是真实的真还是虚假的真。不好定判那! 贤宁 发表于 2020-12-15 16:04
对诗歌创作来说,写出自己的心声,就是真性情写作!如果非要去迎合所谓的客观真理,而放弃自己的心声去写 ...
我以为,真正写出高水平的诗,是“无我”的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对无我有过解释。你的这段话既没有主观的标准,也没有客观的标准,仅仅以给我为标准,我以为这个标准就不是标准了。
写真性情真情感,这在我们国家的古代文论中有过很多论述,不一一列举。但这个真性情真感情必须在“理性”的前提约束下才能言说。又比如我们经常说“真善美”三位一体,真放在了前面,这个真包括很多内容,如科学之真,理性之真,情感之真等。我们还经常提到“小我”、“大我”,即便是小我,但这个小我是大我中的小我。
诗写情感,这是不错的,但情感有高尚的情感和低俗的情感,作者在写诗的时候一定要有理性的支配,这样才不至于滑入低俗情感之列。当然我这里并不是说你写的情感低俗,而是证明一个道理,即理性支配情感。
能在网上有对话,应该说是很高兴的事。祝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