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静玮 发表于 2020-4-22 15:28

此路不通

此路不通

在我行进的过程中,路遇障碍
让我不能抄近路,只得绕行
线行很远很远的光阴和青春
抵达不够理想的落日
我要为此,为迟到的月光
耗尽灯油

此路不通。在我行进的过程中
始料未及
我动用了美妙的修辞
无动于衷
我什么也没有说出
弯弯曲曲行驶至此的路途
斜刺里闯出障碍
我没有翅膀,不能飞翔出安排
只得退回。或者徘徊不前
此路不通,我已停止追求

此路不通。我下定决心
在不同的道路上
跑出精彩,而不为人所知

学习 发表于 2020-4-22 16:09

本帖最后由 学习 于 2020-4-22 16:11 编辑

位于伯格森哲学中心的是他的这样一种信念,即有“两种有深刻差异的认识事物的方式。”他说,第一种方法“意味着我们要绕着对象走”;第二种方法则意味着要“我们进入事物内部”。由第一种方法得到的知识依赖于我们观察对象的视角。因此,这种知识是因不同的观察者而异的,所以是相对的。而且,由观察而得到的知识是用符号来表达的,但是符号不仅可以指称这个具体对象,也可以指称一切类似的对象。但是第二种知识则不然,它是绝对的。伯格森说,这是因为这种情况下,我们“进入”了对象,从而克服了任何个别视角的局限性,把握到了对象实实在在的样子。

学习 发表于 2020-4-22 16:17

    “条条道路通罗马”,“此路不通”就另寻它路;只要不放下追寻,一定会抵达目的地的。
一个追寻者的形象跃然纸上。祝好诗友!

姜静玮 发表于 2020-5-8 16:45

学习 发表于 2020-4-22 16:17
“条条道路通罗马”,“此路不通”就另寻它路;只要不放下追寻,一定会抵达目的地的。
一个追寻者的形 ...

感谢引经据典的点评,特别感谢老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此路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