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鸣(外三首)
共鸣(外三首)文/菲馨春子
掏空我的内藏
共鸣的腔体
四条闪光的河流
从异域抵达楼台会
一对蝴蝶翩翩起舞
破招隐形箭矢的招数
青涩的果子高悬
长长的雨季何时休?
指尖的嗓子滴血
弱音器改变不了调子
角落有无声的应和
颤音愈来愈远,消失
暖调子的风没有脾气
阳光一遍遍地抚弄
雨
窗外悬挂珠帘
鸟的歌声没有尘埃
透明的叮当落入斗室
水的光泽溅开花朵
打开昨天的原声带
叶尖冒出不改的初衷
年轮从春天出发
蚕的嘴巴轻轻翕动
丝绸的序曲
情愫没有休止符
琶音江南的淋漓
远方有人沐浴更衣
吹吹打打,带着容器出门
老屋
深刻窗棂,紫红的面子
欲望生枝发叉,横斜
遮不住笔直的目光
静静的,淡淡的,杏花自开
风铃摇荡粉红的旗子
苔藓斑驳雨水的足迹
青石板叠印昨天的故事
蓝天喂饱了饥渴的水井
归来的是痴情的云
蒲扇的标本是白墙的点缀
上扬的紫竹调一尘不染
不翼而飞,远方不远
谛听芬芳
与春有约
迟到是美丽的误会
阳光宣泄的日子
满畈的油菜花
风送嗅觉的音乐
直抵蜂子的甜蜜
在情节中迷路
有人失重,飘于海之上
翅羽拾级而上,有心触蓝
红丝带若即若离
星子撒落一地的灿烂
所有的花都开到极致
坠满同心的果子
2020.3.30
“共鸣”这个词,我可是太喜欢了!每当看到,都将世界上最美的花一起叠加融合了。
翻查字典,很多人以为是小学生的事;奥斯汀告诫朋友们要“利用字典”。我以为还需要一本词典。这就可以走进类似于训诂学、词源学的之类大学问了吧,不得而知。
物体因共振而发声,如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个震动发声时,另一个也会发声。这两个物体共同发声需要“共性”的一个“音叉靠近”的必要条件。
由于别人的某种情绪引起相同的情绪。这在儿童当中是最常见的。幼儿园里,一个小朋友哭,往往引起一大堆小朋友们哭。成人们的共鸣往往是高级情感的共鸣,比如,诗人们爱国主义思想感染了读者,引起了他们的共鸣,就是高级情感的共鸣。如果上边是物理共鸣或曰物物共鸣,那么,这应该是人人共鸣吧。
《共鸣》一共4首小诗,我们还是先读“内一首”共鸣吧!
本帖最后由 学习 于 2020-3-31 07:23 编辑
我以为,“物与物之共鸣”是一种物理现象,而“人与人之共鸣”则是一种人文现象。但按照诗学的理解,可以将人之外的世界万物都视为有生命的有机体,诸如江河湖海雷鸣电闪等等,史有利普斯“移情”说为证。这样看来,人和无机物也是可以共鸣的,我起名曰为“大共鸣”。以下随意简单解读——
“掏空我的内脏/共鸣的腔体”——诗句里的“我”既是人又是一个物了,是一个无私奉献的我了,达到了我已无我的境界了。“掏空”和“腔体”有音乐术语上的相似点,可做比喻或明喻或暗喻。
“四条闪光的河流/从异域抵达楼台会”。“四大河水”皆有光亮但是无名,读者随意地猜想吧,或四大文明发源地之,或者四大海水灌顶?汇合地点在楼台。这两句是同上两句有了“共鸣”,而后的“一对蝴蝶翩翩起舞”,应该是同以上四句的“共鸣”。
“破招隐形箭矢的招数/青涩果子高悬”。“楼台会”目的何在?就是来商量“破解”隐形箭矢的“招数”,其结果就是“青涩果子高悬”,依我看也算有了初步的“成果”,虽然果子还是青涩,需要时间或实践的成熟。
“长长的雨季何时休?”作者依据了意识流的办法,特殊之外,诗的尾句是不点标点的,这里特殊加了一个问号标点,寓意深长。(太晚了,我该休息了,待续) 本帖最后由 学习 于 2020-3-31 22:36 编辑
学习 发表于 2020-3-30 23:03
我以为,“物与物之共鸣”是一种物理现象,而“人与人之共鸣”则是一种人文现象。但按照诗学的理解,可以将 ...
共鸣(文/菲馨春子)
掏空我的内脏
共鸣的腔体
四条闪光的河流
从异域抵达楼台会
一对蝴蝶翩翩起舞
破招隐形箭矢的招数
青色的果子高悬
长长的雨季何时休?
指尖的嗓子滴血
弱音器改变不了调子
角落有无声的应和
颤音愈来愈远,消失
暖调子的风没有脾气
阳光一遍遍地抚弄
————————————————————————————————————————
昨天太晚了,困意袭来,搁笔入睡。现在“上接”“待续”,对昨天的解读再做补充。——
好一个“楼台相会”,双蝶翻飞
分明一个民间故事
家喻户晓,凄美的旋律
也是一种解读
......
“指尖的嗓子滴血/弱音器改变不了调子”。——指尖的嗓子,应该是唱高音的嗓子。唱高音唱低音,一是天生决定;一是后天训练的结果。廖昌永是中音的嗓子,而戴玉强就是常高音的嗓子。叫廖昌永长戴玉强,不行,如何训练也不行。如果没经过严格的科学训练使劲地唱高声,就容易将嗓子唱坏,以致“滴血”。很多大兵唱李双江,靠瞎喊,不少唱破了嗓子“滴血”了。弱音器可以减弱音量,也可以改变音色,但震动的频率不变,所以“调子不变”。
“角落有无声的应和/颤音愈来愈远,消失”。上边的“滴血”可以理解为不科学;乐器加上了弱音器,实际本来的音色音量没有了,失去了原来的本真。这种情况下如何有“应和”的呢?所以,“角落、无声”和是自然的事;“颤音”,比波音、装饰音的频率快,如二胡、小提琴都是有颤音表现技巧的。“愈来愈远”可以理解为波长比较大,慢慢也会自然消失。
“暖调子的风没有脾气/阳光一遍遍抚弄”。风是没有色彩的,肉眼能看见,如刮大风尘土飞扬眼睛能见到,但也是肤觉的一种感受,风吹到脸上感觉很冷或温暖,都是之肤觉。暖调子主要也是视觉感觉,如红橙黄颜色,看上去给人温暖的感觉,这是绘画色彩学的理论。给人以温暖,感觉就是没有什么脾气。
抚弄是一种动作,原为弹奏的意思,出于宋书《宋书·隐逸传·陶潜》,后引申为抚摸摆弄,多用于异性之间的亲昵动作。这里的“阳光”拟人化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