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青青 发表于 2019-12-29 20:09


文/芳草青青

“闭嘴”,啪,顺着声音的方向
一个耳刮甩过去
没打着宝孙
却打在了自己的脸上

宝孙惊愕的瞪大了眼睛
我何况不是
因为我怕下一次说多了话
这二个字
会从宝妈的嘴里蹦出

学习 发表于 2019-12-30 09:15

本帖最后由 学习 于 2019-12-30 14:00 编辑

“喜怒哀乐爱恶欲”,这是人们常说的情感,是几种典型的心理活动。她仅仅是心理活动的代表性说法而已,并非将所有的心理活动说尽,因为“例举”的办法是说不尽感情的外延的。其实这首小诗的“怕”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活动,有的就将七情的最后一个字改换了“惧”变成了“喜怒哀乐爱恶惧”。怕也是惧,惧也是怕,二者可以等同的。
   怕虽然是心理活动,但可以从身体的很多部位显现的。比如吓得脸色苍白,手发抖脚发颤,毛发悚然,甚至吓得尿了裤......
    小诗写得非常精彩。从手法上看,我们可以说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等。
诗的开头“闭嘴”就可以看做是语言描写。
“甩”可以视为动作描写。因为甩的过猛,甩得近于完满的圆圈了,所以才自己打了自己的耳刮子。从动作上看,这个“我”的甩,是很够程度的。是自己的宝孙,又何必甩的这般凶猛?留下悬念,第二节释悬。使读者产生了期待视野。
    “惊愕与瞪大”,可以视为外貌描写的神情描写。宝孙的心理很好猜测,的确是因为害怕的缘故了。但反响思维,也特殊强调了这个我是轻易不发这么大的火的,这是偶然的动作,否则宝孙不会“惊愕与瞪大”的。这里也可以视为“细节描写”。在细的地方下功夫,是语言表现的功底所在。
    心理描写可以在第二节中找到。如果上节动作描写被视为“因”的话,那么第二节的心理描写就是动作描写的“果”。第一节动作描写的心理是什么呢?是因为怕宝妈的嘴里蹦出。至于到底是什么话,大可以不必在此实实在在地写出,让读者去想嘛。
    诗的高明之处就是留下了许多的“未定点”,留下了应该留下的“空白”。没有想象就够不成艺术,魅力就在这里。
    诗中出现了三个人物。我,宝妈,宝孙。三个人物也是三代的关系。我和宝孙在说话上有了矛盾,这个矛盾关涉到宝妈。
    诗中也关系到“教育”的问题,留给读者思考,暂不多说。诗中的艺术手法当然还很多,有待读者新发现。
   

芳草青青 发表于 2019-12-30 13:49

学习 发表于 2019-12-30 09:15
“喜怒哀乐爱恶欲”,这是人们常说的情感,是几种典型的心理活动。她仅仅是心理活动的代表性说法而已,并非 ...

非常感谢学习老师的精炼剖析!诗中所表达的,正如学习老师所剖析的。许多年来,我在一群带宝宝的爷爷奶奶们中穿行。耳所闻的,眼所看的,可谓甜酸苦辣味味不缺,只是这些个中味,能被孩子们理解倒也心安,怕就怕他们不但不理解,还要使性子,耍脸色,有的甚至恶语中伤,这或就是我写这首小诗的由衷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