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火焰 发表于 2019-6-14 17:42

筷子的哲学

筷子,就地取材的餐具
相对于手抓,相对于刀叉
无疑是智慧的进步和拔高
几世几劫使用
早已成为哲学
成双成对,不得多不能少
像夫妻,相反相成,相异而一体
把饭菜夹起来
送进嘴里
简单又深刻得一塌糊涂
一个遗失了
另一个也形单影只空空地面对生活的困局
无可奈何

学习 发表于 2019-6-15 12:34

本帖最后由 学习 于 2019-6-15 12:43 编辑

呵呵,很感兴趣!
“筷子的哲学”中的筷子是整体的筷子概念!或曰类概念,或曰“集合概念?”(也不确定)。整体的筷子概念,相对于手抓、刀叉,在具体使用时,用作者的观点来说是文明和智慧的进步和拔高。这里边作者忽视了一个细节问题是地域问题,比如在西方刀叉对于手抓是进步,但筷子对于刀叉是否就一定是进步呢?恐怕回答的观点就不确定了,西方不一定同意吧。作者是东方人一定倾向于筷子比刀叉要进步了,但毕竟是东方人自恋的认知。所以,如果筷子确定为整体的概念,也是东方人的小整体概念,不是地球意义上的大整体概念。
    相对于筷子诞生时的“整体概念”,在一个个具体使用的个体概念时,不具有诞生时的整体意义的概念了。筷子是成双成对的使用,这无异议。但比喻雌雄阴阳等,好像不太确切。在这个世界上成双成对的东西很多,但不一定都具有阴阳的成对性质,这好像用不着举更多的例子说明,比如男子双打的体育运动同男女混合双打的体育运动一定是不一样的。所以“相异而一体”诗句不能成立。
生活中我们一定有这样的真实感受,个体的家庭去购买筷子,但凡都是一把一把地去买,很少一双一双去买,即便存在也是特殊不是一般的普遍。
很多双筷子,假如今天是某甲和某乙的“组合”,明天很有可能就是丙和丁的组合了,但是需要精洗的卫生处理。即使很多饭店也是这样类似于家庭的。
    新时期时兴了一次性的消费,一次性的使用后就扔掉了。好像话有些扯远了,打住。
   私下以为,本诗中的筷子概念不是科学中使用的概念。科学要求概念前后的一致性,而本诗中的概念如果科学地理解,就是前后不一致的“偷换概念”,诗是允许概念的前后转换或曰“偷换”的。
    现在有点功夫,电脑屏前随意写着玩。

理性火焰 发表于 2019-6-15 18:30

学习 发表于 2019-6-15 12:34
呵呵,很感兴趣!
“筷子的哲学”中的筷子是整体的筷子概念!或曰类概念,或曰“集合概念?”(也不确定) ...

学习诗友视野开阔,逻辑缜密,让我佩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筷子的哲学